西方的“好学生”长啥样? 分数不是唯一标准
发表于 : 2013-08-23 0:06
[转帖]
欧洲:“敢于怀疑很重要”
一千个人眼里有千个哈姆雷特。在欧洲,不同老师的眼里“好学生”特质也各不相同,为培养这些特质所做的努力也五花八门。
“敢于怀疑很重要!”简·艾伦说。他11岁的儿子在布鲁塞尔读小学,课堂上老师常和同学们一起读报或上网看新闻,然后会问孩子是否相信文章内容,一旦同学们产生分歧,老师还会启发孩子们进行思考、辩论。“这是特殊的‘随堂测验’,教会孩子们不要笃信事物”。艾伦本身也是教授,在鲁汶大学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。他告诉记者,比利时的中小学还很注重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,即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。譬如学校会安排孩子们到许多行业实践,让他们亲身体会其中的苦乐,然后自己思考喜欢做什么、能做什么,“未来在决定学习和工作方向时,就能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。”
7、8月份,欧洲的餐馆、超市里多了许多稚嫩面孔,这些大多是暑假打工的学生。而在许多老师和家长眼里,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绝佳机会,“如果我的孩子比较依赖我,也许我会鼓励他多打打工;如果他想买个手机、出去旅游、办个派对之类,我会直接告诉他,自己挣钱去。”艾伦笑道。在荷兰,利用暑假打工的学生年纪更小,一般12岁以上就可以打工,但他们通常选择送报纸、干家务、打点农场等轻活儿,法律对学生打工的年龄、工种和工作时长有着详细的规定。
张惠莹在比利时根特大学汉学系教书好几年了,在和许多欧洲老师的交流当中发现,努力钻研的学生往往受到大学教师青睐。欧洲大学以宽进严出闻名,在比利时,大学生每年退学率高达40%至50%。举例来说,如果学生有一门功课没有通过,他将有3次补考机会,要是最终没能及格,就得改投其他专业或学校。“也许是能力不足或者兴趣不够,这些学生中没有优劣之分,只有适不适合之前的学习。”艾伦也有同感,但他希望学生不要满足于通过考试,“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,所以得担负起责任,重视自己的学业。”他心目中的理想学生必须对专业感兴趣且求知欲强,“希望他们认真思考问些好问题。”
美国:课外活动出“尖子”
康老师在美国一所小学任教,她的女儿成绩不错,在初中阶段就把标准化考试(SAT)考到了2100分(满分2400),而一般美国孩子平均成绩只有1900分左右。女儿对此不以为然,“这说明不了什么。”女儿说,在学校光是成绩好的孩子并不是受欢迎的孩子,反而会被说成“书呆子”,那些很受欢迎的孩子的成绩不是最拔尖的。
《时代》杂志曾经登过一篇文章,介绍美国“好学生”的几条原则,第一条就是“不一味追求A”。“分数不是评判好学生的唯一标准”,康老师说道,“我眼中的好学生是守纪律、有独立思考能力、有创造力的孩子。”在全美最佳教师奖得主、《第56号教室的奇迹》一书的作者雷夫·艾斯奎斯看来,好学生“总会要求做得更多一些”、“永远会想着我自己的付出能够使世界变得更美好”。哈佛大学的安娜教授今年年初在访问北京一所中学时也曾说过,好学生重要的不只是 “会学习”,学生应该会的更多,要“与众不同”。
康老师的女儿现在正在上高中,即将申请大学。除了考SAT,她在高中阶段就开始选修大学的课程,而在繁忙的课业之余,她还参加长跑队,还去做义工,参加各种校外实践活动。这些看似浪费时间的活动,其实非常重要,因为在大学招生官员看来,申请者在学习之余还能参加这些活动,说明申请者具备一定的能力。此外,有些实践活动还有针对性,康老师说,如果有人要申请医学院,那么有在医院做义工的背景就很有说服力。Ivy league coach网站的一篇文章援引宾夕法尼亚州招生办主任威利斯·李的话说,“在那么多有竞争力的申请者中,正是课外的东西使得大家不同。”
当然,虽然分数或者成绩不是评判好学生的唯一标准,但是近年来,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对分数的重视也日趋提高。在教育系统工作的莎伦告诉记者,学生必须通过有关考试,若考试达不到三级标准的孩子,必须在暑期补习六个星期。如果某个孩子跟他的朋友说,“我明天要上课”,他的朋友一定要问清楚是哪种补习班,如果是因为成绩差补课,那么将是件很尴尬的事情。
——转自搜狐出国
欧洲:“敢于怀疑很重要”
一千个人眼里有千个哈姆雷特。在欧洲,不同老师的眼里“好学生”特质也各不相同,为培养这些特质所做的努力也五花八门。
“敢于怀疑很重要!”简·艾伦说。他11岁的儿子在布鲁塞尔读小学,课堂上老师常和同学们一起读报或上网看新闻,然后会问孩子是否相信文章内容,一旦同学们产生分歧,老师还会启发孩子们进行思考、辩论。“这是特殊的‘随堂测验’,教会孩子们不要笃信事物”。艾伦本身也是教授,在鲁汶大学从事教育心理学研究。他告诉记者,比利时的中小学还很注重增强孩子的自我效能,即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项工作行为的自信程度。譬如学校会安排孩子们到许多行业实践,让他们亲身体会其中的苦乐,然后自己思考喜欢做什么、能做什么,“未来在决定学习和工作方向时,就能做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。”
7、8月份,欧洲的餐馆、超市里多了许多稚嫩面孔,这些大多是暑假打工的学生。而在许多老师和家长眼里,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绝佳机会,“如果我的孩子比较依赖我,也许我会鼓励他多打打工;如果他想买个手机、出去旅游、办个派对之类,我会直接告诉他,自己挣钱去。”艾伦笑道。在荷兰,利用暑假打工的学生年纪更小,一般12岁以上就可以打工,但他们通常选择送报纸、干家务、打点农场等轻活儿,法律对学生打工的年龄、工种和工作时长有着详细的规定。
张惠莹在比利时根特大学汉学系教书好几年了,在和许多欧洲老师的交流当中发现,努力钻研的学生往往受到大学教师青睐。欧洲大学以宽进严出闻名,在比利时,大学生每年退学率高达40%至50%。举例来说,如果学生有一门功课没有通过,他将有3次补考机会,要是最终没能及格,就得改投其他专业或学校。“也许是能力不足或者兴趣不够,这些学生中没有优劣之分,只有适不适合之前的学习。”艾伦也有同感,但他希望学生不要满足于通过考试,“不是所有人都能进入高等院校学习,所以得担负起责任,重视自己的学业。”他心目中的理想学生必须对专业感兴趣且求知欲强,“希望他们认真思考问些好问题。”
美国:课外活动出“尖子”
康老师在美国一所小学任教,她的女儿成绩不错,在初中阶段就把标准化考试(SAT)考到了2100分(满分2400),而一般美国孩子平均成绩只有1900分左右。女儿对此不以为然,“这说明不了什么。”女儿说,在学校光是成绩好的孩子并不是受欢迎的孩子,反而会被说成“书呆子”,那些很受欢迎的孩子的成绩不是最拔尖的。
《时代》杂志曾经登过一篇文章,介绍美国“好学生”的几条原则,第一条就是“不一味追求A”。“分数不是评判好学生的唯一标准”,康老师说道,“我眼中的好学生是守纪律、有独立思考能力、有创造力的孩子。”在全美最佳教师奖得主、《第56号教室的奇迹》一书的作者雷夫·艾斯奎斯看来,好学生“总会要求做得更多一些”、“永远会想着我自己的付出能够使世界变得更美好”。哈佛大学的安娜教授今年年初在访问北京一所中学时也曾说过,好学生重要的不只是 “会学习”,学生应该会的更多,要“与众不同”。
康老师的女儿现在正在上高中,即将申请大学。除了考SAT,她在高中阶段就开始选修大学的课程,而在繁忙的课业之余,她还参加长跑队,还去做义工,参加各种校外实践活动。这些看似浪费时间的活动,其实非常重要,因为在大学招生官员看来,申请者在学习之余还能参加这些活动,说明申请者具备一定的能力。此外,有些实践活动还有针对性,康老师说,如果有人要申请医学院,那么有在医院做义工的背景就很有说服力。Ivy league coach网站的一篇文章援引宾夕法尼亚州招生办主任威利斯·李的话说,“在那么多有竞争力的申请者中,正是课外的东西使得大家不同。”
当然,虽然分数或者成绩不是评判好学生的唯一标准,但是近年来,美国的教育体系中对分数的重视也日趋提高。在教育系统工作的莎伦告诉记者,学生必须通过有关考试,若考试达不到三级标准的孩子,必须在暑期补习六个星期。如果某个孩子跟他的朋友说,“我明天要上课”,他的朋友一定要问清楚是哪种补习班,如果是因为成绩差补课,那么将是件很尴尬的事情。
——转自搜狐出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