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管闲事的小老外
发表于 : 2013-08-02 1:59
老外爱管闲事,小老外也不例外。
女儿一年级,刚刚6周岁,忽然之间疯狂迷恋 Monkey Bar, 每天放学后都要玩上好一阵子,手都磨起泡了也不喊疼。
一天,放学后照例到 Playground 去玩 Monkey Bar. 正在女儿像猴子一样吊来吊去的时候,一个小男孩恶作剧式的过来,把手放在女儿的一只脚上作势欲往下拉。女儿哇地一声就哭出来了,不知道是害怕了还是拉疼了。我正在向她解释那个男孩只是想吓一下她,这时另一个和女儿一般大的小女孩跑了过来:
"What happened?" 怎么了
"Nobody should touch me when I'm in the Monkey Bar." 我在玩 Monkey Bar的时候不该有人碰我的!
"Who did that?" 谁碰你了?
"It's him!" 就是他!
她立刻转身,朝那个男孩--大概和她一样大小或者比她稍大一点--走过去。看得出来,那个男孩明显有些紧张。"You should apologize" 你应该道歉, 她说。那个男孩还是紧张地盯着她。"I won't hurt you, but I want you to apologize to the little girl you just hurt." 我不会伤害你,但是我希望你能像你刚才伤害的那个小女孩道歉!她坚持。那个男孩跑过来,向女儿道了歉,于是大家又都高高兴兴地去玩了。
后来,我问女儿今天在 Playground 帮你的那个女孩是谁,她回说她只知道是一年级另外一个班的,不知道名字是什么,当然也更称不上朋友了。
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,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,就是孩子的是非观念很清楚。是非观念,"Doing what's right" -- 说的就是这个,学校里从第一堂课就开始了,家长也非常注意在很小的时候就规范他们的一些行为习惯。
比如在滑梯上玩,有的孩子很小还没有排队的意识,家长就一遍一遍地提醒:line up, line up! 比如孩子情急之下说话中没有用“请”这样的字眼,家长就要求你要这样说:PLEASE.....孩子吃饭的时候边吃饭边说话,家长就会告诉他,嘴里有东西的时候说话是不礼貌的。
家长的这些做法都是在孩子3岁以前就开始了。所以总体上来讲,这些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教养感觉要好很多,很少喧闹。而类似于这个孩子的“爱管闲事”,应该也是老外的一个共同特点。
前些天看过一篇文章,说外国人评价中国人,认为中国人对公益事业不够关注,对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。这也许是我们的文化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吧!
Monkey Bar:说实话,中文名字我还真不知道。以前我在国内小区里见过那种和滑梯一起的,横梁式的。但是感觉那种比较短,孩子身体的摆动似乎不能够完全放开。没注意过小学校里面是不是有这种器械。温哥华的小学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这种器材,有的是吊环式活动的,有的是固定的。
我发现孩子们都非常愿意玩。手上的茧子最后都破了出水了,还是要玩。我女儿对这个的高度兴趣大约持续了8个月左右。现在摸她的手还有那个硬硬的感觉呢!几乎每天放学,一定要做很长时间的这个,然后用很少的时间去玩别的。感觉,这个器械让孩子有征服之后的成就感!不管男孩女孩!
——转自少儿英语资深专家,畅销书《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》作者安妮鲜花博客
女儿一年级,刚刚6周岁,忽然之间疯狂迷恋 Monkey Bar, 每天放学后都要玩上好一阵子,手都磨起泡了也不喊疼。
一天,放学后照例到 Playground 去玩 Monkey Bar. 正在女儿像猴子一样吊来吊去的时候,一个小男孩恶作剧式的过来,把手放在女儿的一只脚上作势欲往下拉。女儿哇地一声就哭出来了,不知道是害怕了还是拉疼了。我正在向她解释那个男孩只是想吓一下她,这时另一个和女儿一般大的小女孩跑了过来:
"What happened?" 怎么了
"Nobody should touch me when I'm in the Monkey Bar." 我在玩 Monkey Bar的时候不该有人碰我的!
"Who did that?" 谁碰你了?
"It's him!" 就是他!
她立刻转身,朝那个男孩--大概和她一样大小或者比她稍大一点--走过去。看得出来,那个男孩明显有些紧张。"You should apologize" 你应该道歉, 她说。那个男孩还是紧张地盯着她。"I won't hurt you, but I want you to apologize to the little girl you just hurt." 我不会伤害你,但是我希望你能像你刚才伤害的那个小女孩道歉!她坚持。那个男孩跑过来,向女儿道了歉,于是大家又都高高兴兴地去玩了。
后来,我问女儿今天在 Playground 帮你的那个女孩是谁,她回说她只知道是一年级另外一个班的,不知道名字是什么,当然也更称不上朋友了。
和这些孩子们在一起,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,就是孩子的是非观念很清楚。是非观念,"Doing what's right" -- 说的就是这个,学校里从第一堂课就开始了,家长也非常注意在很小的时候就规范他们的一些行为习惯。
比如在滑梯上玩,有的孩子很小还没有排队的意识,家长就一遍一遍地提醒:line up, line up! 比如孩子情急之下说话中没有用“请”这样的字眼,家长就要求你要这样说:PLEASE.....孩子吃饭的时候边吃饭边说话,家长就会告诉他,嘴里有东西的时候说话是不礼貌的。
家长的这些做法都是在孩子3岁以前就开始了。所以总体上来讲,这些孩子在公共场所的教养感觉要好很多,很少喧闹。而类似于这个孩子的“爱管闲事”,应该也是老外的一个共同特点。
前些天看过一篇文章,说外国人评价中国人,认为中国人对公益事业不够关注,对不良的社会现象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见。这也许是我们的文化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吧!
Monkey Bar:说实话,中文名字我还真不知道。以前我在国内小区里见过那种和滑梯一起的,横梁式的。但是感觉那种比较短,孩子身体的摆动似乎不能够完全放开。没注意过小学校里面是不是有这种器械。温哥华的小学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这种器材,有的是吊环式活动的,有的是固定的。
我发现孩子们都非常愿意玩。手上的茧子最后都破了出水了,还是要玩。我女儿对这个的高度兴趣大约持续了8个月左右。现在摸她的手还有那个硬硬的感觉呢!几乎每天放学,一定要做很长时间的这个,然后用很少的时间去玩别的。感觉,这个器械让孩子有征服之后的成就感!不管男孩女孩!
——转自少儿英语资深专家,畅销书《不能错过的英语启蒙》作者安妮鲜花博客